明末饥荒,百姓无米可食,走头无路,只能揭竿而起。
而崇祯朝负责督剿民变的大臣杨嗣昌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两段千古名句:“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往来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
这两段诗翻译过来就是:不老老实实在家饿死,四川湖北跑来跑去添乱干什么?
杨嗣昌(1588年—1641年)
其实,这两段诗出自顾诚所著《明末农民战争史》一书中的注释,现在对这两段诗到底是不是杨嗣昌写的有争议,这里暂且不论,我们暂且让杨嗣昌把这个锅背下来。
笔者想要说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身边依然存在大量持“杨嗣昌逻辑”的人。
所谓“杨嗣昌逻辑”就是:“为了大多数人可以牺牲少部分人”,而这套逻辑传承到现在就是“在网上对湖北武汉同胞无条件支持,而在具体生活中恨不得把和湖北武汉沾边的一切做切割。”
我们切割的应该是病毒本身
这些人平时在网上高喊“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与湖北人站在一起”的转发还没凉,就开始对武汉人、湖北人猎巫。
名单泄露
比如上面这个截图,这是某小区业主群泄漏的武汉来遵人员名单。这些名单,按理说是公安机关根据票务信息收集,分发到村委会、居委会,便于上门开展工作的。
可是在层层转发的时候,却被工作人员轻易泄漏。这样的表格里包含了这些人的家庭住址、手机电话、身份证号。
由于恐慌,这样的表格不断地被各种群聊转发;同样由于恐慌,这些武汉回乡者信息泄露后,收到了很多来自同胞的辱骂和排斥。
从这点来说,各级负责人负有一定责任,因为层层下转的时候没有删减相应的内容。
如果转到县的名单只有本县的人,如果转到乡镇的名单只有乡镇的人,如果转到村委会的名单只有村委会的人,也不至于会发生整个名单泄露的问题。
而从现有的报道来说,武汉人遭受的不止信息泄露,更多的是孤立和驱逐。
很多在封城之前外出的武汉人,或者因为武汉的车牌,或者因为武汉的口音,或者因为武汉的身份证,陷入了酒店不让住,车子不让停,武汉回不去的尴尬境地。
因为疫情,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民众都要求“禁止中国人入境”。不过好像除了两个好邻居,其他国家都没真正开始禁止中国人入境。
面对民众的呼吁,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指出:“政府会竭尽所能保护新加坡人,但这不代表就得过度反应或接受排外主义”,同样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言人的回答
还有在日本厚生劳动省召开的记者会上,当有记者问能否明示患者国籍时,发言人表示:“防止在国内二次传染才是首要任务,国籍与此目标无关,所以不会公布患者国籍。”
面对疫情,国外政府并没有顺着极端观念对中国人另眼相待,甚至还对中国捐赠物资。而疫情面前,国内广大群众却在排斥湖北人、武汉人。
既然大家都明白“中国人≠病毒”,不该反应过度;那么为什么想不明白“湖北人≠病毒”?
为什么会出现“心口不一”的情况?
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仍然用情绪代替了思考。
比如这个例子:
社区唱歌
这个活动之所以能够引发上千人的参与,主要还是因为大家渴望通过合唱,获得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或者说是情绪宣泄。但很多人宣泄自己情绪的时候,却忘了考虑背后的风险。
高呼武汉加油、湖北加油,是满足自己自信的情绪需要;排斥武汉人,远离湖北人,是满足自己恐慌的情绪需要。无论是自信还是恐慌,都不是基于自己的理性。
而做一个理性的人,需要的条件就高得多。
针对这次疫情,理性的人,需要知道以下知识点:一、知道此次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二、知道疾病有什么症状;三、知道在疫情面前如何保护自己;四、我们所在的城市开展了哪些应急措施。
我们须知,无论是盲目自信还是过分恐慌,都是无知的表现。无知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用理性来指导我们的人生。
面对从疫区来的人,如果他们已经自我隔离14天,那没有理由再去排斥;如果他们没有隔离,那可以选择报警强制隔离;常备洗手液,如果有高危接触后及时消毒。
我们在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帮助他人,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伤害对方呢?
结语
可是当我们纵观人类历史,“牺牲少部分人”的情况真是数不胜数,如果我们把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武汉人”“湖北人”换成“吉普赛人”“犹太人”呢?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
理性之下,选择善良是一种责任,是维护文明的必须。
在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良知对抗暴力》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任何一个时代总要为自己选择一群不幸的人,以便将这个时代积聚起来的仇恨集中发泄在这一群人身上。每当一个较小和较弱势的群体,被那些强势的群体作为发泄深藏于人性之内消灭异己之力的对象——这些群体时而由于宗教信仰、肤色、人种、出身、社会理想、世界观等种种原因——这时候,他们的口号虽然不时变换,但是,诽谤、歧视和消灭异己的手段却始终不会变。而一个有头脑的人从不应该被那些蛊惑人心的口号和理由所蒙蔽,不应该被那些丧失理性的愤怒所左右。每一次都应该用冷静的思考与明辨是非的态度去寻求公正。”
如果“为了大多数人可以牺牲少部分人”这样的逻辑一旦成立,推演下去,那注定会摧毁人类文明的底线。
对历史的反思应当是具体到每一个个体的事,并且不要试着去找理由与借口来为自己逃避与开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