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的一天,乌苏里江上,一队苏军士兵踏着轻快的步伐,哼着小曲,执行他们的巡逻任务。
他们的任务是密切注意江上是否有南方的邻国军人在这里活动。
早在两年前,两国军队就围绕着乌苏里江这条界河上的若干个沙洲展开周旋,口角和推搡不断,不过都还没有酿成武装冲突。
双方相互推搡,发生肢体冲突
苏联军人身高马大,掐架总是能赢过对方,于是他们渐渐轻慢邻国的那些矮小瘦弱的对手。
论理,这座沙洲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线西侧,并不应该属于东侧的苏联,而且枯水期沙洲与西岸陆地相连,但长期以来苏联实际控制这个地方。
这不仅是一桩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背后是两国长期以来的内政和外交纠葛,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这座寂寞沙洲。
拥有核武器并不能避免被“核讹诈”
当苏军士兵发现对方军队有异动,不得不紧张起来。根据上级的无线电指令,他们前往对方军队活动处,准备像往常一样用棍棒或者徒手驱逐对方。
然而,这却是一个请君入瓮之计,这队苏联巡逻兵中计了,陷入对方军队的包围之中。
气氛十分紧张,双方的情绪都处于一触即发的顶点,说时迟那时快,枪声响起,冲突就这样爆发了。
苏军士兵
虽然双方都宣称是对方先开枪,但只要枪声一响,子弹就没法回头了。
双方动用的武器从拳头、棍棒,升级为枪支,再发展到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箭炮。
3月15日,双方各派出一个团投入战斗,整整打了九个小时。
苏联一辆行进于冰冻江面的T-62坦克遭遇地雷,失去动力停在冰面上,双方围绕这辆坦克进行了为期5天的争夺。
苏联为了不让对方获得这辆当时苏联最先进的坦克,无奈用炮火炸开冰面,坦克沉入乌苏里江。
我方炮兵还击
进入4月,乌苏里江天气转暖,冰面消融,从苏联一侧登上沙洲变得更加困难,苏军除了炮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增援沙洲的防守,最后放弃了这个据点,沙洲被对方控制。
在战斗中吃了亏,苏联中央十分恼火,他们从各个方面向对手施压,其中包括向西方大国求助和计划向对方实施定点核打击。
有趣的是,苏联的核战争计划,最先由美国的《华盛顿邮报》透露出来。
美国总统尼克松对苏联采取行动,使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破译的苏联军事密码向苏联发电,告知美国准备对苏联使用核武器。
我们知道,苏联核威胁的对象也是一个有核国家,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试爆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1967年的氢弹试爆
就是这“砸锅卖铁也要搞出来”的“两弹”,似乎并没有让这个国家彻底远离核威胁,举国上下笼罩在恐慌之中,只能匆匆定下国家中枢向南方撤离的计划。
而苏联人也没有想到,他们虽然拥有巨大核力量,却没能从西方世界那里获得一丁点儿支持——无论是因为害怕苏联而支持,还是因为讨厌苏联的敌人而支持。
为了阻止苏联发动核战争,美国使用了核讹诈,不动一兵一卒就使苏联放弃了核战计划。
谁也不能保证拥有“核按钮”的人不是疯子
我们知道,战争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爽一把就结束。
战争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搞不好还会带来自身的毁灭。所以,无论如何发动战争者都必须有某种明确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只要动用核武器,就必然带来全世界各国的一致讨伐,轻则经济制裁、全面封锁,重则遭到其他有核国家的报复,玉石俱焚。
难道,打仗就为了让大家一起毁灭吗?这是任何一个尚存理智的国家领导者都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电影《终结者》中,天网发起的核战争场景
有人说,美国对付苏联,不一定非要动用核武器,而是在保有核武器的基础上进行核威慑和核讹诈,就能摆平苏联,核武器没有用吗?
并非这个道理。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69年乌苏里江上的边境冲突,苏联两次计划动用核武器攻击有核国家,不正好证明了有没有核武器都不能保证本国不受其他国家核武器的威胁吗?
虽然尚存理智的国家领导者明白发动核战等于共同毁灭,但谁又能保证每个有核国家的领导者都不会失去理智呢?
在冷战时期,美国对盟国承诺,提供“核保护伞”,以此来拉拢盟国共同对抗苏联。苏联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
冷战时期,美苏核弹数量之对比
美苏双方拥有大量的核武器,却没有真正爆发战争,被人认为似乎只有拥有核武器,达到核力量的恐怖平衡,才能阻止战争爆发,维持世界安全。
但可见的历史都表明,核武器不能保护本国不遭受核打击,美苏以及其他有核国家之间之所以没有爆发核战争,原因有很多,并不能证明如果各方都没有核武器,或者只有一方有核武器,就一定会爆发战争。
核武器制造了“冷和平”的论断仅仅只是一个假设。
即使根据国际关系中的根据稳定-不稳定悖论假说,如果某国认为拥有核武器可以使其免遭战略报复,那么它更可能会发动代理人战争或逐步侵略他国。
况且,稳定-不稳定假说有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假定所有国家领导者的选择都是理性的。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
这就又回到那个久远的话题,我们能保证做出选择的人都是理智的吗?尤其是像勃列日涅夫这样不受任何制约的人。
此外,核武器还会轻易造成另一个安全困局:
一国发展核武器以改善自身安全的努力被另一国视为威胁,导致更加紧张的局面,直至爆发战争。各国必然会以不同眼光看待本国的核武器和对手的核武器,本国的核武器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工具,而对手的核武器则是对安全的威胁。无论有核国家怎么宣传自己的核武器仅仅只用来威慑,其他国家不可能轻易相信,并打消对自身安全的疑虑。
美苏之间的情况正是如此。
受有核大国的威胁,1964年起,我国中西部三线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工企业“三线厂”建设
1972年,又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2004年开始,冷战时期提出的传统威慑理论开始受到学界的广泛质疑。
首先是经验上不可靠,并非每一个拥核国家都会因为有了核武器而吓阻它的对手,因为一个国家遭受来自对手的牵制或打击早已不限于传统战争。
其次是所谓核威慑并非只针对他国,由于拥核所需的技术门槛和经济成本都很高,事故、误判、天灾等核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反而更容易导致世界受到核武器的伤害。
所以,有核武器,或者核武器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
世仇国家不会惧怕对方的核武器
1968年,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缔结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虽然签约的第二年也就是1969年,世界再次笼罩在核战争的阴云之下,但该条约还是在1970年3月5日如期生效。
该项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1967年1月1日之前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才允许保留核武器,其他国家都不应该拥有核武器;有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向非核国家输出核武器和核武器技术;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接受有核国家的核武器或核武器技术援助;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
全球无核武器区
虽然美国和苏联等国都签署并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有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条约有一项内容是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但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核弹头数量据推测都呈现较大规模的增长。
80年代冷战后期美苏两国的核弹头数量应该各有一万枚左右,核武器发射装置数量也大致相当。
从左至右依次是民兵IA、民兵IB、民兵II、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
随着冷战结束,美国和俄国都明显停止了核武器库的扩大,转而减少核武器存量,据估计,美国的核弹头数从万枚减少到数千枚。
美国官方报告说,美国的核武库已经从冷战时期的最高峰减少了85%,并且美国的核武库基础设施一直没有更新,这也已经让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大大削弱了。
在大国裁减核武器的同时,却有几个逆行者。
巴基斯坦核试验现场
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均于1998年试验成功了核武器,成为有核国家,但两国至今也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再例如,2003年1月10日朝鱼羊为了发展核武器,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中声明退出。
严格意义上来说,更新并扩大核武器库,是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行为。所以朝鱼羊为了发展核武器而退出条约,倒是显示出了该国还算诚实。
早在2009年05月27日,该国退出1953年签订的《战争停战协议》
印巴两国虽然都没有签署条约,但它们“理直气壮”地分别于1998年相继完成了核武器的成功试爆,迈入有核国家行列。
巴基斯坦作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与邻国印度有很深的矛盾和难解难分的边界争议。
据估计,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数量甚至还要高于印度,在巴国的核武器数量强于印度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减少。
从1999-2019年,印巴两国之间都发生了武装冲突,两国既不会因为对方有核武器而害怕对方,也没有因为自己有核武器而计划对对方实施核打击。
“核威慑”已经落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被一些军事研究者认为是现代战争的鼻祖。
这次战争,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装备投入战斗,令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制导炸弹、巡航导弹等武器的使用,重新定义了战争,也宣示着以精确打击为目的的有限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
多国部队仅仅付出了378人死、1000人伤的代价,让伊拉克军队死25000人,伤75000人,战争的结果一边倒。
美军打击下的长达36公里的著名的“死亡公路”
2003年,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又对萨达姆政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从战争爆发大约3周后,美军开进巴格达市区,并没有遇到任何大规模冲突,伊拉克官员集体消失,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
此前,美军已经通过精确打击,摧毁了萨达姆最为精锐的“共和国卫队”的主要战斗力,是伊拉克军队丧失抵抗的主要原因。
即使萨达姆真的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恐怕不用等到它们被投送、部署、使用,在过程中就已经被摧毁殆尽了。
美国战略核打击力量
核武器也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一种,不难想见,如伊朗、朝鱼羊等国即使拥有为数不少的核武器,也过不了投送这一关,真遇到战争,没等到它们动用核弹,恐怕政权已经败亡。
因为搞核武器,朝鱼羊遭到了全世界的经济制裁,陷入极端困难的地步。
搞核武器是为了核威慑、核讹诈,可是因为搞核武器反而被全世界从各种方面威慑、讹诈,可见当今世界能用来威慑、讹诈的东西太多,核武器早就过时了。
结语
而现代战争,多数是有限战争,甚至定点战争,单纯拥有核武器数量完全无法防御手术刀式的精准打击,而精准打击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国力。
政治、军事、科技才是当今世界的根本威慑力。
相反,核弹数量越多,存放、装载、运输成本就越高,反而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转而影响一个国家的常规战斗力。
不管怎么说,“那些大国”都负有优先的责任和义务来消减战略核武器,而任何一个政权也都不要指望通过核武器来保障安全,不仅增加核弹数量意义很小,不断加强“核武器”的研制和投入只会徒耗社会资源,结局将是愚蠢而危险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