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跨年,要么是各种跨年晚会,要么是明星大腕的跨年演唱会,不仅提高各大卫视的收视率,也增加了明星的曝光率。
在笔者眼里,“跨年晚会”这个词一直属于娱乐圈和知识分子搭不上界,但是,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知识分子走进聚光灯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用“知识”跨年收“智商税”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一个叫罗振宇的中年男人,从15-19年,连续5年办了5场不一样的跨年晚会,其打出的噱头是“知识跨年”,仿佛你看了他的跨年讲座,买了几本他推荐的书,包你心灵得到升华,来年业绩突飞猛进。
在晚会上“侃侃而谈”的罗振宇
可惜,笔者看了罗胖的“知识跨年”晚会,整场下来,我倒是建议他改名为“收税跨年”比较合适一些,一来标题更加贴合,二来也更吸引眼球。
早在“罗辑思维”时代,罗振宇标榜传播“知识”颇能吸引一些大学生粉丝,我曾经也看过一些节目。抛开罗振宇的论述观点不说,至少节目最后推荐的一些书还是颇有价值的。
我挺怀念那些年在《罗辑思维》中的罗胖
彼时,想必他也还是有一些真才实学,是值得受众掏真金白银买的。后来,也许是这里的利益越来越大,他就彻底转型为收智商税者,基本上给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了。
成为“罗教主”
我们就拿最近这一次跨年演讲来说,当他转型为收智商税者之后,他的受众群体就不再是有一定知识积累,不满足于学校所学知识的大学生了,而变成了想赚钱的创业者,他的演讲内容主要也是鼓吹“创业”。
我们再来看罗振宇鼓吹的“创业”到底是什么,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创业”吗?
答案:当然不是。
全民创业时代
他所谓的“创业”只是利用人们急功近利想赚快钱的心理,让这些人从他这里买来一种自以为自己可以“创业”的“心理寄托”而已。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听他讲课的人,“业”没创出来,但受众却已经迷恋上了这种心理寄托,你要说他讲的有问题,这些掏钱的受众就会对你群起而攻之。
这个时候,知识主讲人和他的受众已经绑在一起成为荣辱与共的整体,知识主讲人成了这些人心里不可亵渎的“神”,难怪会有人把罗振宇叫做罗教主。
教主是如何收智商税的?
教主吸引教徒的主要手段,就是发明彰显你无知的概念、制造论断。
当他用自己发明的概念,去“证明”他的论断时,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是无懈可击、毫无破绽的,实际上,他的套路不过是循环论证,毫无营养价值。
“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
比如,就在2019年的跨年演讲开头,他就用了“躬身入局”这个词,说“躬身入局的意思是弯着身子,我们把自己放进去,放到这个局里去,这个局是可解的”。
只要智商没有问题的人,仔细想想他的话就会知道,“局”能不能解,跟你“躬身”不“躬身”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然而,经他如此一说,这个问题变得似是而非,还将信徒都拉入“我辈”这个共同体中,傻子一听,就如飞蛾扑火纷纷投身罗教中去,痛痛快快的交税了。
黑人问号脸
罗教主又说:“好时代的标准是,走在街上不敢小瞧任何人”。
这是谁规定的?“小瞧”是什么意思?“不敢”又是什么原因?
这种语焉不详的论断,完全不代表任何意思,完全无法让人理解他要表达什么,但他就是要在受众(信徒)中达到这个效果。
越是语焉不详,越是高深莫测,越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越是会让受众(信徒)产生一种“虽然没听懂,但是说的好有道理耶”的感觉。
现代媒体变成“新基础设施”
除此之外,罗振宇有一些典型的陷阱式话术。比如,把现代媒体工具发明为“新基础设施”这个概念,再用这个概念去支撑他的论断:基础设施很好,所以创业很容易成功。
请问这里面有因果关系吗?当然没有。这就是制造因果之话术。
他又说现在的形势,“不要用好和坏、乐观悲观看”。
大家都这么难,谁来告诉我什么是“悖论之年”
虽然承认形势“有坏”,看似中立客观,可是之后举的例子全部都是好的个案,比如卖猪肉挣十八个亿等等,这就是用题头的假客观伪装内容的真偏颇之话术。
用“正能量”数据得出结论
为了说明大家“创业”能够成功,罗振宇举了很多数据。
“这个内幕消息,只有在我的跨年晚上才能知道”
比如:国内零售总额达到多少多少,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等等。可是这些“正能量”数据除了给他的论断提供支撑,还能证明什么呢?他为什么不举CPI、失业率、人均消费额这些数据?为什么不把零售总额里可能有的水分说一说呢?
只提创业红利,不提创业风险,这是典型的“忽悠死人不偿命”。
在忽悠完后,罗振宇又发明了一个论断,“国家崛起的标志是看是否拥有全球性品牌”。他的本意是在让人认为国家“崛起”了,而在这个“重大利好”的大背景下,“你们”创业就能成功了,而有全球性品牌存在,就是“你们”未来创业的标杆。
可是,他却不会告诉人“崛起”到底是什么意思,“崛起”了以后又要干嘛,“全球性品牌”到底又跟一个普通的创业者能有什么关系。这个论断中的每一个名词都是虚无的。
为了让人相信创业能够成功,他又进一步举出了五大“优势”。且不说这五大“优势”跟创业毫无关系,就这五个“优势”本身,都并非事实。
先别沸腾,冷静冷静
所谓“完备”的基础设施,大多是浪费和重复建设;供应链体系,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供应链的一环,光有“大”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统一市场事实上并不是,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非常严重;文明虽然没有“中断”,但不知道“共识”什么;社会组织仅存在单一主体,市井小民要做的事若不符合主体的需求,就完全没有半点儿组织能力。
再有就是正确的废话,比如下面这张截图:
“不是解决想象中的问题,而是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
当然要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可是怎么回应呢?这种正确的废话在现实中也经常听到。比如:上级的指示,总是“要”、“既要”、“又要”、“还要”,可是怎么做呢?
他不会给你答案。
写在最后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中,“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穷其一生要完成的理想抱负,尤其是在自己不能当帝王“平天下”的时候,他们一般会选择把自己的理想抱负想方设法的售卖给帝王,这就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帝师”情节。
“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有的人终其一生很难完成这个终极抱负,有的人则很成功,比如:商鞅之于秦孝公;董仲舒之于汉武帝;诸葛亮之于刘备;房玄龄之于唐太宗;赵普之于宋太祖等等。
从前,这些古代传统知识分子和帝王们联手收割天下韭菜,不仅要钱还要命;如今,现代知识分子下海,亲手收割“韭菜”的智商税,只要钱,不要命。
只能说,时代确实进步了。
(完)